画眉为什么不叫怎么办?
因为“画眉”已经是一个词了,再问为什么,就是重复提问了。 如果要加原因,那就是—— “画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王延寿所作的《鲁灵光殿赋》 当中有“画眉张袂,混俗合流”,而唐代韩愈的诗作《晚春》中又有“舞裙随步皱,歌扇拂归尘;妆簇画眉浅,梳稀亸鬓倾”,说明在唐朝时人们对这样的生活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画眉”一词在唐时还引申出了另外一种意思——用黛色的颜料绘制眉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其中就有“小弦切切”“大弦嘈嘈”的描述,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来控制声音的音色了。
另外,宋朝时期的话本小说中的美女们也是“画眉”高手。比如《西山一猎骑》中提到一位女子“眉眼俊俏,恰似晓月”,而且还能“轻轻勾得几笔,画出一双秋水盈盈、秋波湛湛的杏子眼睛” ,这技术绝对是当得起“巧夺天工”“妙手生春”的赞美的。 但真正让“画眉”流行起来的,是因为明朝宫廷中有一个爱画画的大太监——冯保,他画的眉形非常好,深受明代帝后喜爱。
据记载,明神宗有一幅画像,是冯保画的,神宗非常喜欢,经常把这幅画带在身边把玩。后来到了清代,连皇帝都热衷于给皇后画眉了(雍正帝)。有这样一位专业级别的神仙在手,“画眉”自然能在民间普及起来了。